“一波三折”,日常指事情發生中的曲折多端,這一成語最早卻源于論書法,見于王羲之《題衛夫人筆陣圖后》(傳):“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”。
中國書法的第一推動力是漢字。深藏在漢字中的中國書法的基因是線條。比之繪畫,書法中的線條具有純粹抽象、獨立的性質,由一畫、二畫、三畫以至萬畫。線在運動中發展、豐富,實現完美的篇章。從宏觀到微觀的反覆,我們會驚奇地發現線條的多樣豐富性不但在“萬畫”,恰好就在“一畫”之內。中國書法的線,是無數“點”的集合體。單獨的“點”是線的濃縮,我們在書寫時要把它當作“線”,當作一個生命體,有凝聚力、張力。白墻上的一個黑點,我們凝視著,會感到它似乎在移動。書寫中的“點”有獨立性,又同其他筆畫一樣附著于完整的字?!盁o垂不縮,無往不復”的原理和審美特性同樣適用于“點”。我們把中國書法的線條看作是在矛盾中運行的,任何一筆運行中都有無數“力”的折沖,中國書法線條的基本特點可以表達為“一波三折”。中國書法歷史的博大精深,實以精深為本?!熬睢笔俏覀兝^承的法眼所在,“博大”給我們的繼承開拓了廣闊的道路?!熬睢碧N藏在“一畫”深處,“博大”由“一畫”而億萬畫。 “一波三折”的概念擴大到傳統藝術的許多領域,實際上是傳統藝術一個重要的特征。在書法創作中,從一“點”、一畫、一字、一行到篇章,都貫穿著“一波三折”的原理。大的波折中潛伏著小的波折,小的波折呼應匯集到大的波折之中。每一豎行,在作下垂的勢態時,也隨時有著向上回復與向整篇凝聚的意向。在一行之中,一波三折特別表現為波浪形的曲折,左右搖曳,在不斷打破前面設置的“阻礙”中尋求對立的因素,以求和諧,到下一行,又與前一行尋求折沖協調,直到全篇完成,都貫穿著“波”與“折”的矛盾過程?!耙徊ㄈ邸钡拿缹W意義在于自覺追求統一物的對立面在矛盾中轉化,達到藝術上的深厚、雋永,回味無窮。從“一波三折”的一點畫到一篇章,都體現為一個封閉世界內部的循環往復,造成活潑的生命 |